新聞詳情
九九重陽節|登高的路上,每一步都烙印著成長!重陽節,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。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、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,所以重陽節又稱“登高節”。還有重九節、茱萸、菊花節等說法。傳承至今,由于九月初九“九九”諧音是“久久”,有長久之意,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。重陽節與除夕、春節、清明、端午、七月半等均是中國傳統的祭祖節日。中國古代屬于農耕社會,農業文明,是極其重視祖先經驗的一種文明形態。因此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。在古代有飲宴祈壽之俗。九月初九,日與月皆逢九,是謂“兩九相重”,故曰“重九”,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,故謂之“重陽”。 重陽節的起源,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。戰國時代,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,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。 重陽節在歷史延續過程中,既融合了眾多民俗事項,也融合了眾多文化內涵,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。 曬秋 “曬秋”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,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。在湖南、廣西、安徽、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,由于地勢復雜,村莊平地極少,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、掛曬農作物,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。 登高 在古代,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,故重陽節又叫“登高節”。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。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,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;杜甫的七律《登高》,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。登高所到之處,沒有劃一的規定,一般是登高山、登高塔。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,重陽糕又稱花糕、菊糕、五色糕,制無定法,較為隨意。九月九日天明時,以片糕搭兒女頭額,口中念念有詞,祝愿子女百事俱高,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。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,像座寶塔,上面還做成兩只小羊,以符合重陽(羊)之義。 九九為陽,地久天長金秋時節 菊花盛放,這是最好的秋日 獨在異鄉為異客,每逢佳節倍思親 每每逢到節日時,最是思念親人 古人常言羈旅之思 楓葉如丹,思念更濃 在最深的秋日里,起最濃的思念! |